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宣传 > 正文
网络发言别忘守住理性
2014-04-18 14:08:34
发布时间:2014-04-17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藿香

以法治思维看待任何一条突发信息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网民所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这种愿景更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去回应,自觉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

近日,“东交民巷女”在网络迅速蹿红,经网友人肉搜索后,其本人已表示从未称自己是法官,且最高法院经调查确认后也通过官微声明确无此人。

按说“东交民巷女”谣言能走红也没啥稀奇,信息爆炸下,外国户籍,富翁之子早已没什么炒头,扣顶高官的帽子、传张“某女声泪自述图”也算不上奇招。这边“我爸是市长”扔出一个噱头,那边“老干部待遇超标”爆出一组内幕……十个人“艾特”十次后的结果可笑地被等于了多种版本。而这种传播为什么就会让人们如此轻易地放弃了理性呢?

晕轮效应——潜在心灵空间的无限释放。

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社会现象,难免让人一提到官员、暴发户总想在腐化堕落和为富不仁上下点功夫。仇官仇富心态的确现实存在。这种成见的晕轮效应,加之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各种“压力山大”难以释放,一种宣泄的心态在网络以虚拟身份不必考虑任何后果的“易互动”作用过程中,被无限夸大其社会印象。当一个谣言传来,人们最初印象决定了总体看法,形成一种定势的成见,无法看准涉事者的真实品质。就算事实被澄清,仍好像把我们变成反刍动物一样,吃进去又吐出来——结果只剩下恶心的份儿,想留点好滋味,实在太难!

辩证地看,这种行为也有其社会推动性价值。有这种舆论监督,更让每一位公民自觉审度自身言行,促进社会更趋文明。可若盲目地发表成见,于道德于情理都让任何一个普通个体都无法容忍,更何况国家机关的整体形象!

蝴蝶效应——一己私利背后的盲目追捧。

信息传播中,即使对初始事实加以微小的变化,都能带动整个社会效应巨大的反差。蝴蝶效应下,不实信息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和稳定带来及大的危害,甚至引发舆论风暴。

近日,法院公开了网络大谣秦火火的庭审,传递给我们一个真正活在现实中的他,彻底颠覆了一个企图在精神世界中谣翻一切的统领者形象,强有力地冲击了在他颠倒黑白“火火”的嚣张气焰后给社会和谐造成的种种震荡。

当他说到:我只是想增加粉丝量,吸引别人,满足内心的膨胀感时,人们在对他毁誉雷锋等道德模范、侮辱国家公权力机关的无良行为高声喊打的同时,带给心灵最沉重的思考是:他的这种内心自我膨胀的满足感竟建立在累积10万个粉丝盲目的跟风中——蝴蝶的翅膀可以被折断,可是煽动的足迹难以泯灭。

木桶原理——法治思维短板的现实体现。

痛定思痛!谣言之所以能横行,其实是我们国家民主进步和尊重人权的现实体现。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带给我们便利、尊严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瓶颈:法治思维欠缺成了一块制约社会文明和谐的短板。当今世界,法治是大势所趋,法治思维的首要内涵即法律至上,越来越多的网络诽谤犯罪被重视和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有力措施,都逐渐让民众更加警醒:法律意识是应时刻绷紧的一道底线,任何行为都应在法治框架下进行,谁娱乐了法律,都会自尝苦果。

以法治思维看待任何一条突发信息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网民所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这种愿景更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去回应,自觉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

网络空间的正义和社会风气的净化,人人有责!多一点法律意识和理性思考,清心且慎言才是对抗网络负能量的人间正道!